对心来说,心外没有一个身体,
心内的“身体”只是心关于身体的一个概念或形相,
不存在“身心合一”这个称谓。
没有念头,就像婴儿;
不执着念头,就像孩子一样生活。
清除了头脑中固有的概念,
那人比“完美”还高一些。
让觉知照看一个人的念头,
这就是身内国家的治理,
这治理的方法,就是无为的方法。
打开你的心,
让念头自由来去,
但守住觉知。
知道道理,但不要分析它。
心不占有念头,心不以念头为有,
心不把持念头,心不执着念头,
这是心本来的品德。
“心”是道的另一个名字。
碗是空的,
所以我们能用它喝水。
山洞是空的,
所以我们能住进去。
宇宙是空的,
所以万物能来来去去。
心是空的,
所以念头能生生灭灭。
“有”是存在的身体,
“空”是存在的灵魂。
“有”和“空”是存在的呼吸。
美丽的色彩是眼中的云翳,
妙音好乐能把耳朵堵塞,
好吃的东西是舌头的麻药,
它们都能使你的觉知丧失。
骑着马到田野里打猎令人兴奋,
在山崖上看见好花,
挺而走险,也要摘取它。
没有觉知,容易让人进入危险的境地。
知道这一切的人,不会被外物外境带走,
他在自己的院子里乘凉。
了解心的人,不会被念头带走,
他在觉知中,走也没走,变也没变。
不要一惊一诈,
仿佛要生要死一样。
别被你的念头干扰。
大宠和大辱,往往导致人一惊一诈,
就像医生告诉一个病人“你长了癌!”,
然后又告诉他“你没癌——我们大家搞错了”一样。
你为什么害怕不安?
你太重视那样东西了,
就仿佛它是你的身体和生命一样。
把一切当成身体的人,
会整天患得患失小心翼翼。
把身体当成一切的人,
它活的多自然啊。
不要执着于你的身体,
别被和身体有关的念头打扰。
第十四章
整天地看它却没有看见它,
整天地听它却从没有听见它,
这就叫没有觉知。
天天使用它,却不知道在使用它的
那个“东西”
就叫觉知。
它在上不是明的,
在下不是暗的,
清清楚楚却没法说明它,
它像空一样。
它具有没有形状的形状,
具有没有形象的形象,
你迎接它看不见到的头,
你欢送它看不见它的尾。
这个东西是“觉”。
保持在“觉”这个东西上面,
古和今都来到了当下这个地方。
你的宇宙的起源和生灭它都知道。
这个能“知”道古今始末的东西
就是生命的根本。
第十五章
古代保持觉知很好的人,
他细微,他奥妙,他神秘,
他通达,他深厚……
仿佛不可认识。
他是什么样子的呢?
他走路时宁静而觉警,
仿佛在冬天踩着冰块过河一样;
他的觉知清澈而敏锐,
就好像睡在敌从中将军的觉性一样。
他庄严美好,
就好像天天是地球的客人一样。
他柔和放松,
就好像冰柱在消融变成流动一样;
他敦厚质朴,
就像还未雕琢加工的木材一样;
他空旷豁达,
又像深山的幽谷。
他浑厚质朴,
像混浊的江河一样;
他宁静辽阔,
像无边的大海;
疾迅绵长,
他像永不止息的风。
他像一杯透明杯中的茶一样,
浑浊中有清晰,
宁静里有运动。
他能在那浑浊中慢慢澄清,
在宁静的中心升起运动。
那个保持觉知的人不会要求圆满,
因为他本已圆满,一点不缺。
因为本来圆满,
所以,那一切的一切,都在他里面。
第十六章
保持觉知,就是抵达虚的顶端,
就是守着静的根本。
万物升腾变化,我在纯粹的观中。
所有的存在,
都在回来它来的地方。
走向它们的本来,
这就是静心运动,
这就是踏上它们的道。
回到自己的本来,
就是求道。
时刻觉知自己的念头,
就叫“明”;
不知道自己的念头,
叫妄念作为的无明,
那是痛苦混乱的开始。
知道万物的变化,
知道念头的运作,
就叫知道“道”;
骑在“道”上,
就骑在了永恒、长久、不灭之中了。
第十七章
觉是生命的最高统治者,
它为而不为。
在那觉照之下,
有的念头是痛苦的,
有的念头是喜悦的,
有的念头是害怕的,
有的念头是仇恨的。
因为信念的原因,
人们的里面升起了各种念头。
觉每日宁静,它从不发言。
安坐于觉中没有混乱,
当一个念头达成了一件事,
它说那是我的自然。
觉我们常常忘了它,
我们常常执着那些念头。
第十八章
不在觉知上,
就有对有错。
在念头上,
就有伪诈。
当六根不和顺时,
我们找寻正念。
内在的国土不安,
我们渴望佛(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