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见地,不一样的心情

一念行者
2020-08-28

提问:

传闻魔王说,末法时代,我会让我的弟子披上袈裟,混进僧团,向大众说法。是魔是佛,怎分辨?


来自一念行者的回应:



分别心是魔,

无分别智是佛。


为什么呢?

分别心者创造是非,

创造好坏,创造对错,

创造犹豫,创造徘徊,

创造选择,

让人心迷茫,让人类困惑,

让心经历种种虚妄磨难,

故说分别心是魔。

魔者,磨也。

能磨人心之种种,皆魔。

说到底,魔不在外,在内,

是人种种分别心,种种分别念也。



超越这些分别,

了解这些分别只是虚妄相想,

纯知而不卷入识心分别的种种故事者,即是佛。



佛与魔,皆在自己内心中,不在外,

外之所见佛与魔,

皆是自己意识之投射,幻象也,不可信。



某人因贪图红尘外的悠闲而出家,

某人因逃避世间的罪责而出家,

某人为饭食而出家,

某人因渴望真理而出家,

某人因效法佛陀而出家……

种种人若来佛寺剃度,

我想佛陀皆会允许,

个人出家的因缘不同而已。



如果你持有清净法眼——

以不带任何故事的眼睛看着他们,

看着这些身着袈裟的弟子,

你会觉得他们很可爱,

你会觉得他们像天人。



如果有人做了一些不善的事,

做了一些不符合道义的事,

做了一些大众所不认同的事……

你对他们会有什么感觉?

你不会愤慨,也不会斥责,

你只觉得他们是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一些可怜悯者,

一些太过相信自己念头的人,

一些梦中人,一些等待醒来者——

他们来这里,他们有缘走近你,

不正是为了消解,为了达成,

为了人生大梦的初醒——

实现良善,而获得自由的么?



佛法不排除,佛陀不选择,

他像老天允许万物一样的,

允许一切众生到他的殿堂,

近他的身边,而试着帮助他们。



在他的眼里,没有外魔,

只有心魔,自己的心魔。

若自心魔除,一切魔皆除。

若自己心无魔,

大千世界无一众生是魔。



你若问一位佛,

如何去辨佛辨魔?

他会低眉垂目,

闭起自己的眼睛去看,

而不是瞪大眼睛向人群里辨识去。



念头在你的心里生起,

而你没有觉知,

它向你宣讲一些让你苦恼的事,

让你失去平静的事……

对我来说,这就是弟子披上袈裟,

混进僧团,向众生说法的内在含义。



对我来说,末法是个人的。

所谓末法,一旦你失去对自己心的觉察,

对自己内在事情的了解,

这就是你个人的末法,

你个人的末法时代。

末法者,没法也。

对心生法义完全失去了觉察和了解,

这就是你的法没,你的末法。



真正修行的人,

不盲信外在的故事,

他正信自己的体验,

他将一切外在的归到自己内心来,

然后在那里消化、理解,直到看见它们都成虚,

空花朵朵于明净心空,

就像白云朵朵于青天白日。



诸佛说了一句话,

你按照你的知见去理解,

你理解的是你的知见,不是诸佛的。

诸佛的知见是怎样的?

佛和众生的知见有何差别?



最基本的,众生的知见是分别的,

是陷入种种分别的,是进入复杂的。

诸佛的知见是超分别的,

是进入一,是进入简单的;

是进入空,是进入没有任何问题的。



当你进入了一的境界,

便进入大菩萨的境界;

当你进入空,进入无,

进入虚的境界,

便进入佛的境界。

大觉照见万法之“一”,是大菩萨开眼;

大觉照见空,照见无,照见虚,佛眼开。



导众生入佛所知,入佛所见,

是诸佛出现于世的目的和意义。

换句话说是,将未开悟者导入开悟者的所知所见,

是那个开悟者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不管我们有没有开悟,

先将开悟者的所知所见收藏下来吧,

就像不管我们看见没看见开悟者的所见,

先将他的眼镜戴上再说吧。



凡见地带来的困惑,见地可以解除。

佛的见地可以解除众生的见地。

众生因为某种见地而苦恼,

佛可以给他解开这个见地的新见地,

所以佛的知见是药,

能治众生头脑的病。



不一样的见地,不一样的心情,

愿你拥有佛的见地,佛的心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