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一万年,解脱刹那间

一念行者
2020-02-13

提问:

我家中曾养过两只狗,因为都是公的,所以成年后开始打架,大的常常咬伤小的,没办法只好将小的送到农村的亲戚家。

因我对狗一直如对自己的小孩,所以送走后常常想念,又感觉在农村生活不如城市条件好,而心生愧疚,总想有朝一日再接它回来。

没想到的是,送走仅仅一年有余,它却因病而逝,当我得知这个消息已经是它走后的近十天了,当时非常难过,泪如雨下,心如刀绞……

冷静下来,很想用你教的那些方法让痛苦快点过去,可是很难,

因为我总觉得如果我不把它送去农村,自己一直细心照料,它一定不会得病,也不会死得这么早。

我非常后悔,同时很恨自己,无法原谅自己。

你说因果如梦如幻,可我感觉如此得真实:

我把它送去农村,明知道农村人对狗不上心也没果断采取措施,这难道不是导致它生病死亡的原因吗?

我很明白自己应该象你说的那样尊重事实,与上帝保持一致。

可遇到这样生死别离的事实在很难做到,想到再也看不见它可爱热情的样子,再也触摸不到它温热的身体,心里的痛便无以言表。

很想用五蕴皆空的道理说服自己,可是很难,想到这些还是钻心地疼。

请行者开示,再次感谢!

来自一念行者的回应

1



你往一只小狗身上投射了“亲密关系”。

当你往一只小狗身上投射了“亲密关系”,

小狗不再是小狗,

而是你的“小孩”或“亲人”。

在真心的深处,

事物是没有“形态”和“分别”的。


2



在小狗死亡这件事上,

折射了你对“生与死”的巨大分别。

你持有常人通有的信念,

例如“生比死好”、“好死不如赖活着”等,

并深受它的影响。



3



“生比死好”,这是真的吗?

“好死不如赖活着”——你能确定这是真的吗?

把这两个“问句”投向你深深的内心,

就像把两块石子投向你内在空旷的山谷,

然后等待“回音”——“答案”出现。



4



明知道一件东西失去,

还是非常痛苦,

理智压不过情感,

这是情执的表现。


5



情执是执著的一种,

是众生执著中最为常见和最为严重的一种。

情执是被世间不正确的见地长期熏习的结果。


6



若想根除情执带来的痛苦,

你必须用另一种见地——

正见或佛知佛见,

来重新熏习你的心;

就像你的心,

曾经被那些邪知邪见(颠倒见)所熏习那样。



7



这就是修行:

修行就是,用正确的见地来熏习你的心——

直到你非常习惯正确的见地,

如同你过去曾非常习惯错误的见地一样。



8



所谓“错误的见地”或“邪知邪见”是指,

那些颠倒真相的见解;

所谓“正确的见地”或“佛知佛见”是指,

经如实观察,

完全符合真相本身的见地。


9



我们要用正见或佛知佛见来熏习我们的心,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要正见曾经播种进你的心,

迟早它会生根发芽,

发挥它的作用。


10



假设宇宙中发生的一切都是仁善的:

你的小狗送往了农村——

你能发现它的好处吗?

你的小狗“过早”的死了——

你能发现这对它、对你、对所有的人、对整个宇宙的好处吗?

往你所坚信的信念的另一个方向思考,

找出尽可能多的真实事例支持相对的见解,

以此来“纠正”或“平衡”某一妄念对你造成的影响。



11



“小狗事件”在教育着你,

也在提醒着你。

提醒着你人生哪些方面你还存在着“倒见”和“不自由”,

教育着你要如何做才能过上如一个真正的自由者一样的生活。


12



佛者们所指教给我们的东西,

例如“五蕴皆空”、“生死平等”、“因果如梦如幻”等,

一方面是让它们来熏习我们的头脑的,

更重要的,我们要依此指教去证实和体验到它们是真实的。

唯有如此,正确的见地才能发挥它真正的力量。


13



痛苦是一种困惑,

不管什么样的痛苦。

我们不应该成为痛苦的支持者和拥护者,

不应说“我痛苦,因为我有理由”或“我痛苦,其实很合理……”

不应如是思维,应该认识到:

所有的痛苦都是一种误解。


14



倘若没有误解存藏于事实真相之中,

你一定不会痛苦。

如果痛苦是合理的,

老天一定是个虐待狂。



15



如果没有误解存在,

人人将是一个快乐的人;

世间将是天堂,真实不虚。



16



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一件事,

都是我们解脱的“因”;

如果你准备好“醒来”,

所有的事件都是你的助缘。

一切事情为你而发生,

而不是发生在你身上。



17



万事万物是一个提醒的声音或提醒的存在,

如果你以一颗清醒的心而存在,

你将认识到,

你天天在和上帝对话。



18



当你能在小狗这件事上清醒或解脱,

那么这小狗是菩萨化现,

是来度你觉醒和生死解脱的菩萨的化现。



19



当你以解脱眼去看:

小狗是菩萨,农村和那些农村人,

是“配合”菩萨来演这场戏给你看的。

我们总是在一些佛教影片中看到这种剧情或镜头,

不知它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发生。

佛菩萨从没离开过人间,

只是我们关闭了自己觉悟的眼。



20



当你持续在一件事上后悔或痛苦,

去继续发现你对存在的“误解”。



21



只要你的心还很痛,

你在旅程当中;

当你全然的喜乐,你到家了。


22



去拥抱真相,

而不是缠绵于痛苦,

这就是慈悲——

你对自己的慈悲,

也是佛陀教给我们的慈悲。

去实践这样的慈悲。



23



倘若你能解脱,

就当下解脱;

解脱是当下的!

痛时一万年,解脱刹那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