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对于陪伴一个小孩的成长,
你只能跟着他的后面,
你不能跑到他的前面去。
他不需要你为他带路。
他成长的乐趣就在于,
他来自己发现他的路。
不要因为你是他的父母,
不要因为你觉得你比他知道的多,
你就应该跑到他的前面为他带路,
指导应该走这条路或那条路。
不,不要把你的愿意加在他身上,
你不要作上帝操控和剥夺他自我选择的权力,
即使你出于好意。
对于一个小孩的成长,
你在他的背后给他提供支持就足够了,
不用为他操那么多的心。
他的事绝大部分应该由来他来负责。
做一个父母如果越轻松,
他的孩子可以成长越好。
对于孩子的教育,
如果你对此感到非常劳累,
可以肯定的说,
你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出问题了。
你很可在很多事上越俎代庖了。
你代他负责的越多,
你的小孩就像一棵小树一样,就越不茁壮。
正确的教育方式是,
不那么重视教育,
你的小孩在前面走,
你在后面跟随他,
当你观察到他实在需要你的帮助,
或者他十分需要你帮助时,
才走过去,帮他一把。
大部分时间,让他过他的日子,你过你的。
跟在孩子的后面,不要走在他的前面,
是教育小孩应该注意的一个要点。
很多家长做不到,
因为他们抑制不住“我知道”、“我懂”、“我经验过”、“我知道什么对你最好”的思想念头。
他们的自我让他们无法安静的跟在一个小孩子的后面。
能安静的跟在一个小孩子后的家长,
一定是位心灵成熟的家长,否则,他做不到。
看多少家长自身都没心灵成熟,
他们还在教育心灵成长呢。
继续学习吧,在心灵层面,
我们和我们的小孩齐等。
02
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不能不做别人的上帝?
在教育小孩的事情上,你能不能不做小孩的上帝?
作上帝的心态,
看起来很权威,很主动,实质是一种恐惧心态。
恐惧心的最常见行为模式,
就是掌控或操控。
一个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
甚至在竭尽全力的去掌控别人呢?
为了安全。
当他掌控别人时,他有安全感和优越感。
当他处在掌控的位置时,他不害怕,害怕之心消失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都喜欢掌控别人和操别人心的原因。
什么样的人只流淌爱和完全不想掌控别人?
内心完全无惧的人。
这是肯定的。
内在越有恐惧的人,越重视外在存在的事实;
内在越真正强盛、越没恐惧感的人,
他越不在意外在之存在。
对这个世界没要求,
或什么也不抓的人,
实质上他的内心是没有任何害怕的。
一个内在完全无恐惧的人,
除了爱,他什么事都不想做。
爱点什么是他唯一的工作。
爱是他的呼吸。
你对自己小孩教育上的恐惧,
反应你自己对未来的恐惧,
你在试图通过掌控你小孩的命运,
来让自己的命运有确定感,无恐惧感。
如此这般,小孩成为了被你利用的工具,
想一想,你是不是那样做了?
而且你还正在做着呢?
你在试图通过小孩让你的内在恐惧消失,
你没在爱你的孩子,你在利用他,
虽然你打着你爱他的名义。
真正的爱从哪里出来?
从一颗完全无惧的心中出来。
你心中有恐惧吗?
倘若你心中有恐惧,你的爱不完全。
你心中的恐惧越多,
你的爱越不像爱而是掌控。
做别人的上帝是幻象中恐惧众生的常见反应,
不做别人上帝的人实质是那些成道者。
不试图做别人上帝的人,实质成了上帝;
而试图做别人上帝的人呢?
实质他自己从上帝的位置上下来了。
来了解这一点。
回到教育的话题上来,
来观察一下,
你是不是在“教育”这块地盘上,
试图做你小孩的上帝呢?
如果你正在做着他的上帝,
或正准备做他的上帝,
来体验一下你的日子好过不好吗?
做别人的上帝事实上是最难过的日子,
因为,当你掌控别人时,你却被别人掌控了。
当你想做上帝时,实质你生活在地狱里;
什么时候你回到了天堂?
你没有做别人上帝的想法时。
来体验当上帝和你日子的关系?
从这个幻象中解放出来。
03
要想让你的小孩在学习、体魄、心灵等方面健康发展,
你就必须让他在此外的空间里健康发展。
当生命这一部分发展不好时,
那一部分也会发展不好。
要培养一个德智体都好的三好学生,
来让你的小孩吃好睡好玩好——做到这三好。
只有这三好做好的学生,那三好才能真正好,
否则,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把你的教育效果放大或拉长一样,
你就会知道了。
有人可能会担心,
时间是固定的,
人生也是固定的,
如果我让我的小孩在玩、吃、睡上面用的时间多了,
他哪还有时间去学习啊?
那不是瞎扯吗?
你确定一个小孩在玩、吃、睡上做的好,他在学习上就不好吗?
相反,那应该更好。
不要让学习成为恐惧的代替品。
当一个人吃饱了、玩好了、睡足了,他去干什么呢?
他想学点什么。
一个小孩只所以不想学习,很可能是他没玩足。
他有很多天性方面的心性需求没有满足,
你却让他避开他天性需要的东西,
去往里装你给予他的东西,
这怎么能行呢?
内在更大的动力在排斥它呢。
学习应该是一种娱乐,或娱乐模式的。
在人类吃饱、穿好、睡足的情况下,快乐的进行。
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艰苦的心灵的劳役,
那就没有多少意思了。
吃好睡好玩好——做个别种“三好学生”,
这不但是对孩子们说的,
每个成年人也一样。
不管你长多大,做好一个别种“三好学生”非常重要。
记住这句话的要点是,
你以一个学生的身份,
在基本需求方面善待自己。
只有爱自己的人才能爱天下,
只有养足了自己身心的人,
才能养育天下众生百姓。
04
教育小孩不能仅仅只给他们一些形而下、实实在在的知识性的东西,
更多的应该给予一些形而上、玄虚的智慧性的东西。
因为他们这个时候是需要这些的,
这也与他们的空盈之心相契。
你给你的小孩讲过佛陀或老子的故事吗?
你把老子和佛陀生活智慧的要点,
贯穿到你支持给他的生活中了吗?
给予他们佛陀、老子的智慧,
甚至都比你给予他们爱因斯坦、牛顿的知识更重要。
和你的小孩走一个小水沟旁,
向他说“这是一片大海”,
对一只小蚂蚁来说,这不是吗?
问他一个问题,如何把一张桌子放到一个茶碗中?
诸如此类的问题,多问他一些。
在边说边玩之中,来告诉他一些相对论的知识。
大是相对小来说的,
高是相对矮来说的,
长是相对短来说的,
世间的一切都是个相对,
没有这一个标尺,
就不会有那一个标准。
一个小偷是不是好人?
对于最爱那个小偷的家人来说呢?
也许那个小偷偷东西,
是为了一个没有饭吃的乞丐或者一个没有钱看病的小女孩呢?……
一个小偷是不是好人?
透过你与他讨论一个问题的多面性、多种可能性,
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种方法性,
如此来让你的小孩从小就心智灵活,
而避免头脑僵化的模式中。
小孩的心一直是敞开的,
他们的心开始就是向一扇窗户门开打开的小屋,
随着成年,出于保护,
他们的一些窗户和门渐次关上了,
他们变得狭隘和固执。
为此,他们更承受更多的生命之苦。
当他们受苦之后,他们去找寻解脱和自由。
而那个解脱和自由的过程,
其实又是打开那心的窗户和门而已。
因为我们知道了这些事,
那么在我们教育和影响小孩的过程中,
我们尽量让他们心的窗户和门少关闭。
让他们看到令他们害怕的,
和我们从前自己害怕的情况一样,
多是一些虚假不真的假象。
百分之百的恐惧和担心都来自“想象”——
是那颗移开当下的心,
在那个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并想用自己的想法,
更改眼前如实存在的妄想,
让自己痛苦和恐惧非凡的。
教育孩子时刻回到真实存在中来,
教育孩子时刻分清哪是想象,哪是如实的存在——
让他们喜悦的活在真实存在中,
而不是自己的梦,
更不是自己的梦和现实存在对抗的冲突中。
这点非常重要。
教给他们多个角度看问题,
以多种身份看问题,
和时刻分清哪是真实、哪是梦,
并时刻活在真实存在之中,
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点之一。
往他们头脑里装载更多的知识,
训练他们掌握一些技能,
那是为生存而存在的一个方面。
要想活下去,知识和技术是需要的,
要想活的好——这些智性的东西更重要。
术在支撑头脑,道在养育心,
一个人要想愉快自由的活着,
道和术都需要。
但要记住的,
是道在心,修道是养心,为生活;
术在头脑,修术是在训练头脑,为生存。
现代的教育,
人类把更多的能量给头脑了,
给心的反而很少。
我们意识到了这些本末倒置的教法,
所以要调整过来。
道是树根,术是树枝或花朵,
术的训教虽然明显、强势或有成绩,
但对道的教育更应该更着重。
我们要培育一株花朵,
我们的重点应该是它的根而不应该是它的枝叶或花朵,
如果我们把重点放在了枝叶花朵而忽略了根,
那么我们就本末倒置了。
现在我们社会的教育就有点这个状态。
所以,我们意识的人要把它倒置去过来。
佛陀说,众生大部分人都活在颠倒梦想之中,
我们如何才能活到正确、本来、应该的方向上去?
那么给它翻个个儿。
即使我们活颠倒了,
那么,如果很多事我们反着做——那就正了。
求道,就是求倒,——
如此我看待我们的教育。
05
明亮的月光在天上,
和你的小孩在院子里坐着。
给出他一个考题:“如何把天上的月亮请下?”
让他自己去思考,
如果是一个小一点的小孩,
给他提示,并帮他去实际操作。
如果他是一个大一点的小孩,
能够说出一些有效力的答案,
那么让他想的尽可能的多。
如何把天上的月亮请下来?
端一盆水来,月亮处在了盆子里。
拿一块镜子来,月亮处在了镜子里。
把盆子和镜子归复原位,
让他看一眼天上的月亮,
闭上眼睛,再问他月亮在哪里?
月亮在心里。
告诉他,无论月亮在天上,在盆子里,还是在镜子中,
最终都是在心里。
如果没有这颗心,对于你,
还有一个可知的月亮存在吗?
我们最终看见的月亮在哪里?
是什么?
在心中,是月亮的相片。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确实没有任何一个人爬到天上把月亮摘下来,
塞到自己的心中。
但即使我们没那样做,
我们仍看见了月亮,
月亮也好像在我们的心中,
那说明,我们看见的月亮和月亮本身无关,
我们的心所看见的月亮,
是心造出来的月亮的相。
同样的道理,我们看见的世上的一切都是如此。
无论我们看到了什么,
在哪里看到,
最终都是心在看到它自己藉由那物生成的那物的相,
并非那物本身。
而且,那事物本身并不改变,
调节心的状态,我们所感知的那物就会改变。
比如,你高兴时看月亮,它明晃美丽,
如果你伤心时看月亮,它贫血难看。
总之,事物没变,我们的心变,
它看起来就如变了一样。
我们活在我们变化的心中。
透过一轮月亮,
把心、心的世界和心是如何创造它世界的故事——
最终讲给你的小孩听,
让他明白。
同样的道理,心所遇见的世上的一切皆是如此。
不改变事物,透过改变自心,
我们可以改变我们所见的世界,
带着你的小孩,
如此认知世界和生活,
这样我们在生活中就具有了更大的掌控权。
我们可以不必幻觉般的去掌握和调节别人、外物或世界了,
我们只调控我们的心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
我们不必努力着,一次又一次,
试着进入万花筒去挪移它的玻璃片来使我们看到的婆娑世界不同了;
因为知道了心就是那个万花筒,
我们头脑中储存的概念或物相就是那些玻璃片,
现在我们只需要使一个小小的力去转动一下万花筒,
我们就可以看到婆娑美丽的世界了。
看,知道这一点我们省多少力啊?
万花筒本来进不去,
玻璃花本来拿不着,
但我们为此却费了多大的劲儿?
教给你的小孩认识心、心的世界和我们的心创造世界的原理,
如此让他们活的快乐,——
即使他们学习不好,生病,或者遇到其它情况。
让他们做到像我们一样,
不管外物如何,我们都快乐,
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您觉得是不是呢?
06
我们通常会把一棵树、一张桌子或一只茶杯看作一个“客观事物”,
但很少有人把他们的念头也看作客观事物,
而事实上,它也确实是客观事物。
我们总是以为,
在我们和世界之间不存在任何东西,
世界和我们,桌子和我,茶杯和我——
好像人的世界就只这两样看得见的“主”、“客”之物。
没有人曾经想到过,
在可感知到的“我”和可看得见的世界之间,
还有另一种“客观存在”——念头、想法。
我们忽略了它。
或者我们卷入了它。
我们嵌入它太深,或它嵌入我们太深。
总之,过去没有人曾经专门拿出它,
作为一种客观事物来看待和研究。
而它实质,
和我们在外在看到的一棵树、一只鸟、一颗星完全相同。
现在有人知道了“我”和“我的念头”不同。
那么学习与念头分离的技术吧。
把这个课程教给小孩。
学校里应该开始这一课程:
认识念头的课程,
学习和念头分离的课程,
把念头也作为像研究花朵、植物、种子一样的事物科学来研究它。
学习这个课程,
最终能让我们从自己的痛苦、烦恼或恐惧解脱和分离出来。
学习心是如何创造概念的,
认识概念未产生之前的心;
质疑每一个概念;
学习认识心、心的世界和心创造它世界的原理等,
这些课程非常重要。
学校里应该开设这门课。
因为牵泛到……它才是真正的认识生命和世界的功课呢。
我们传统的通过物理、化学的、植物、生物学而认识世界的方式,太迷失于外了。
只有这种认识心、念,心念所反应的世界的方法——
才是真正的认识生命和世界的方式呢。
这才是真正的生命教育,科学教育——
这应该是现代佛陀教育的实质。
手里拿着一枝花,
问你的小孩这是什么?
——“花”。
问它花在哪里,它真的是花吗?
对一只小狗来说它还是花吗?
对一只小猫来说呢?
如果你闭上眼睛睡着了,
对你来说这枝花在哪里?
谁创造了对你来说的花?
你眼里的花和他眼中的花完全相同吗?
世界上第一个人见到这只枝花时,
他如何看待的它?……
诸如此类的问题询问你的小孩,
用他能听懂的语言和他能理解的方式,
让他渐次知道你要让他知道的部分。
每天学习书写念头,
把你的念头和你分离开来看待两者。
从中了悟生命和生命中的世界。
让你的小孩和你一样的彻底解放——开悟和成道。
开悟可以从小孩做起,
他们可以做到一直不离开道——一直是成道的。
你认为可能吗?
世界上有一个人做到,另一个人就会做到,
就会有一群人做到。
愿我们都以成道的身份活在一个开悟的世界里。
07
观照念头的结果,
最终导致对“觉知”的了解。
教给你的小孩知道什么是觉知和如何一直使用觉知,
用他听懂的语言和尽可能明白的方式。
拿杯子里要有意识,
翻书时要有意识,
做广播体操要有意识,
走路时要有意识,
刷牙时要有意识……,
慢慢的让他知道“觉”这个东西,
学习一直“觉”观“念”,
最终时刻安住在觉上。
把它作为训练的一节课程,
并把从这堂课中学会的品质带到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透过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学习和训练这些,
直到大学的课堂,想一想学会这些的人,
在他们的生活中和我们的社会上会如何?
能够觉知一切事,
能够很好地对待自己念头的人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那将是一批觉醒的人,
一群只有快乐没有苦恼的人,
一群一代觉悟的人。
教给你的小孩觉知和抽离看待自己念头的方法吧,
把这“新”的课程加入这千百年古老的教育中,
教育为培养觉悟的人而不仅仅是有能力奉献社会的人而进行吧。
08
“如何对待烦恼”——
这应该成为每一个课堂、每一个校园、每一个年级孩子们都必须学的功课。
因为人生在不断的遇到它。
社会和老师们教我们物理的、化学的、数学的、文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知识,但从来没有人教给我们如何对待我们人生的烦恼,
而我们却几乎天天不断地遇到那大大小小的不愉快。
我们社会的教育,
确实应该把一课加入每个年级、每所校园之中去。
且它最好有那些活出来的觉悟者教导,
心理学的老师教授解决这些问题是有限的,
因为他们自己也苦恼重重。
心理学是用头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来解决头脑的问题,
它自身无法真的解脱它的问题,
它给予“解决”是幻象般的。
因此这门课应该由那些修行很好的修行者进行。
修行的人开设这类学校,或者进入校园。
因为人类目前正需要它啊。
愿有人真的把教导认识生命和存在的真相、除却生命苦恼的真正有效办法带到学校中去,
从孩子们开始,我们开始谛造一个喜悦自由的人类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