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早期教育

一念行者
2018-12-24
现代社会,“反常”的早教

早期教育本来应该是我们最无话可说、最没事可做——

家长和小孩都最无忧无虑的一个人生阶段,

孩子们该吃吃,该玩玩,该睡睡……

多轻松自由的一个生命时期啊,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早期教育却几乎成为了我们谈论最多、关注最深、投入最大的一个“新”领域了。

早教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早教已带出一批新的产业变化——

现在,和早教相关的学术、机构、商业等正在悄悄地升起,

成为新的时期社会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

但这一现象好吗?正常吗?



从实际情况(真相)上说,这是“违背”常理的,是不“正常”的。

为什么呢?

在一百年前、一千年前、二千年前,社会有人关注过早期教育吗?

应该很少吧?

如果有人关注早期教导,也一定没有现在的“蔚然成风”。

不是那个时候的人没有这个意识,不懂得早期教育,

而是那个时候的人“不担心”教育——没有恐惧。

人们对未来的恐惧越甚,就越会去关注教育;

而且恐惧越深,关注的教育阶段就越会提前。

如果没有对未来的恐惧,谁担心自己的孩子此刻或者现在学习好不好呢?

成绩或分数是多少呢?没人关注那些。

他们会关注孩子今天玩得开心不开心,身心健康不健康。

看现在,我们几乎“跳”过了这些,

完全关注孩子们的脑袋问题,而不是身心问题了。

即使有人关心孩子的饮食健康,那也是“强迫式”的或“过分般”的,

因为那显示着学生家长对身体和生命的担心和焦虑。

在饮食上,他们希望孩子多吃、再多吃,

对那简直不是让孩子在吃饭,而是让自己在吃饭;

在身体健康的关怀上,他们担心孩子不要生病、不要出麻烦,

那简直是为自己祈祷。

为什么呢?对孩子们方方面面的所谓“关心”,

无不投射着自己对那些方面的担忧、害怕和焦虑。

看看,我们这是爱孩子吗?

这是爱孩子还是怕我们自己?

怕我们自己落后、生病或生命生活会出问题吧?

孩子感到的“压力”是我们自己传递过去的

孩子是我们比较容易“掌控”的一族——

他们是我们比较容易“操作”的木偶,

因此,孩子们的存在“反映”我们的心。

像皮影戏中小人儿的表演一样,

小人儿的变化反映操作者的手在变化,

操作者的手在变化,反映操作者的心在变化。

现在,各个学校的孩子们都普通感到了学习的压力,

感到学校生活的疲劳——这是我们大人把压力和疲劳“推拥”或“反映”到他们那儿了。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整个社会的成年人都比较放松、自在和自由,

孩子们会有那种学习的压力感吗?

没有,那不可能。

现在孩子们感受到的“压力”——是我们“传递”过去的,

那是我们自己压力的反映。

早教,这还叫人安静不安静,我们开始给羊水中的胎儿“上课”了

所有的教育无不和“头脑“有关。

因为教育就是头脑的教育,教育只有存在于头脑,只有头脑才去教育。

心(觉知)不会教育人,心也不需要教育和被教育。

社会的发展,人们越往头脑的深处去,对教育的关注就越是提前。

现在,人们对教育的关注提前的不能再提前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孩子们还没出生——在娘肚子里的时候,

我们对它们的教育就开始实施了。

这还要人安静不安静?

它们处在羊水中时,我们就开始给它们“上课”了。

我们在打着为它们将来好的晃子,干扰了它们的生活。

我们把自己对将来的恐惧都投射到还未降生的胎儿身上了,

我们成年人能否意识到自己对恐惧和将来的担心呢?

我们意识到了吗?


我们是被恐惧“吓”昏了头的一群人

孩子们需要早期教育,——真是这样吗?

教育越早越好,——真是这样吗?

不受早教的孩子将来可能落后或“吃亏”——你能百分之百地确定吗?

我们从来不去检查自己的思想就去行动,我们多么盲目啊。

我们是被恐惧吓昏了头的一群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别处“弄来”的恐惧连想都不想的,

就急忙投了出去——投给了妻子,投给了丈夫,投给了孩子,投给了教育。

我们跳过自己的心,向外部一切要真理,我们迷惑的不轻啊。


如何看待孩子早期发展中的目标

有人问我,如何看待孩子早期发展中的目标?

要什么目标,一个小孩发展的目标,不是你给他的,而是他自己找到的。

你“给予”孩子们的目标——那是你的目标,不是他们的目标。

你把一样你认为好的东西强掖到一个小孩的怀里,

你确定那东西对那小孩也一样是好吗?

我们太自以为是和越俎代庖了。

我们成人的自以为是和操控欲发展和达到了极致。

当我们处在恐惧中时,孩子就是成了我们的受害对象——

因为他会被我们拿来当“枪”使或当“盾牌”使用。

我们用他们来“获得”我们的安全感。

我们打着爱的名义和为他们好的借口,

来侵占他们的本性领域,剥夺他们天赋的自由。

虽然如此,这其实也不能埋怨我们,

因为我们自己并不知道这点。

如果我们知道我们的这点,或如果我们知道我们自己在做什么,

我们怎么可能去“伤害”我们的小孩呢?

因为我们的天性都是爱。

在迷惑中,我们把恐惧驱动的行为当作了爱,

把为避免自己内在恐惧的行为当作了为别人好的合理化的理由和支持。

这并不是我们的错,我们不必自责,在糊涂中人人无罪。

认识我们的过失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你放得越宽越好,宽到什么程度?

你忘了教育

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我们放得越宽越好。

宽到什么程度呢?你忘了教育这回事儿。

孩子的头脑里没有植入“学习”这个概念。

但孩子们脑子里虽然没有“学习”这个概念,

他们的学习未必就不好。

我们把“学习”的意识过早的挤入他们的头脑,

这未必就能达到我们的“要求”。

像古人一样,让孩子们完全忘了“学习”——

让“学习”来回过头来找他们。

当“学习”的意识追着找孩子们的时候,

孩子们就会融入到“学习”中去,

被“学习”所拉拢、所诱骗、所迷入。

如果我们把孩子硬往“学习”的意识圈里赶,

他们会“逃”出来。

“学习”之圈是一个羊圈,

让那些羊们因吃饱、喝足、玩够,自己走进去,

不要把它们赶进去,

如果你把它们强赶进去,

它们也会从墙上跳出来。

对待孩子的一些行为问题,

我们可以用反反为正的方式。

如果“顺”不行,那就用“反反得正”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对孩子们什么方法也不用。

当我们对他们忘了用法时,

他们到达了自性发展的最好境界。

在早期教育中,我们对孩子们,为之越多,

对他们来说,可能损之越多,而我们也将收之越少。

让孩子自己寻找

在孩子们的早期智能发展阶段,我们不必给他们任何“主题”或“目标”。

让他们自己找寻,自己追逐。

有目标的发展或教育,并不一定是好的发展或教育。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

当你追逐一只蝴蝶的时候,你会忘了整座花园。

整座花园很美,百花鲜艳都在那儿,

但你为了一只蝴蝶,却去忘了欣赏它们。

你盯着一只蝴蝶追啊追,你错过了月季,

又错过了玫瑰,你错丁香,又错过了腊梅。

跟随着一只蝴蝶,你从这儿跑到那儿,

又从那儿跑到这儿,

你把整座花园的景致都错过。

为了一只抓不到的虚幻的蝴蝶,

你失却了整座花园的清香和美。

也许等有一天你终于抓到了那只蝴蝶,

但那未必就是你真正想要的。

为了一只蝴蝶,你错过百花,这值得吗?

对早期孩子们的早期教育也那样,

我们不要为他们制造一只虚假的蝴蝶,

更不鼓励、指使或命令他们去追逐一只蝴蝶。

把孩子们带进花园,

让他们自己玩。

也许他们喜欢追逐蝴蝶,

也许他们喜欢观看微风中的花朵,

让他们自己来选择。

如果他们喜欢,

花朵就是他们要追的蝴蝶,

蝴蝶就是他们爱看的花朵。

不要干扰孩子自然的生活。

不要“替”他们生活。

不要把你认为的好的事物或事情强加给他们,

世界是一个大超市,

把他们带进来,让他们自己选择。

早期有自由选择的孩子是幸福的,

因为他们能更大范围的与“上帝”接触。

一个人的一生与“上帝”接触的时间越多越久,

他们以后的生活幸福度就越高。

“上帝”是什么呢?

是天性,是他们自己,是与他们自己亲吻的机会。

分数与名次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分数和名次,

为什么他们会关注孩子们的分数或名次呢?

我们真的想要那些数字——第一名、第五名或九十八分、一百分吗?

不,不是,他们是想要那些好感觉,

透过孩子们给他们带来的好感觉。

因为他们需要透过孩子们给他们带来的好感觉,

所以他们才那么关注和喜欢孩子们的分数或名次的。

我们并不是真的喜欢孩子的第一名或一百分数,

而是喜欢我们由它们而来的好感觉。

看我们多“自私”,一种无知的自私。

对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分数或名次,

我们不必强化它,我们淡化它。

你不必拿它们太当回事,

因为你拿他们当回事,

孩子就更拿它们当回事了。

因为在错觉中,

他们会把它当作换取老师和爸爸妈妈认同和赞美的好“玩具”。

他们会觉得“它”很重要。

况且孩子正处在试图通过一些什么东西来建立自我认同感的时候。

这个时候不要加强他们的错觉。

让他们意识到,无论他们考的好或不好,

名次或分数是多少,爸爸妈妈都爱他们,

他们爱的是孩子,而不是分数和名次。

也让孩子们自己意识到,

让他们感到快乐和美好的,并不是分数或名次,

而是自己由此而得的快乐。

快乐才是我们想要的,而快乐的载体是假的。

让我们尽量学习,跳过“载体”,我们也能快乐。

不要把分数和名次,

变成孩子们在知识或智慧的世界里所追逐的一只“蝴蝶”。

也不要把那只“蝴蝶”变成钢琴、绘画或舞蹈

现在的家长希望孩子们“优秀”或将来“优秀”,

他们在不断地给孩子们制造着“蝴蝶”,或帮他们寻找着“蝴蝶”。

他们希望孩子们热爱绘画,并在绘画上有专长;

他们希望孩子们喜欢舞蹈,并在舞蹈上突出常人;

他们希望孩子们爱好音乐,并在音乐上有所发展。

他们把孩子们送到音乐学校,

他们为孩子们请来绘画老师,

他们手把手的教孩子们跳专业舞蹈。

小小的年纪,本来像一头小牛犊在自由地寻找青草吃的阶段,

却被家长们硬硬套上了套,

去学这个,去学那个,为了这个,为了那个。

不管你理由多合理,那是孩子们想要的吗?

不管你多高兴,孩子们高兴吗?

我们的自以为是和越俎代庖很可能让我们的小孩吃尽“苦头”呢。

在生活里你是不是也在做那样做的家长呢?

当你那些做时,来观察你的动机。

当你那样做时,来观察孩子们的反应?

不要把你认为的快乐事情,

在他们的那里却变成了苦役或劳役。

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吧,让他们作自己的上帝。

不要践踏进他们的伊甸园,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蛇、偷吃智慧果和走出他们的乐园——

不必担心,他们走出去,

他们会重新回来——重新回到快乐和真相。

如果你能亲自做到走回你的伊甸园,他们也能。

如果父母们都是一个快乐觉悟的人,孩子们不可能不是。

在对待孩子的早教中,

注意到不要把那只“蝴蝶”变成钢琴、绘画或舞蹈。

让它们成为自由的花朵,

让孩子们自由的把它找到。

我不喜欢干扰我的小孩

我不喜欢干扰我的小孩。我不向他身上投射任何问题。

或许我一生什么也给予不了他,但我给他自由。

对我的小孩来说,或许我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父亲,

但他可能感到幸福的是,

我是一个没有任何问题的父亲。

对我小孩的教育,我不教给他生存技能,

我教给他如何热爱他的生活——

无论那生活是什么。

我教给他如何喜悦和避免痛苦。

术或技术的事情,由他的老师或他自己教授给他;

我给他“道”,我带他认识道。

我也许是一个教授道的老师,而不是一个教授术的老师,

因此我能给我的孩子的是道,非术。

当然,道和术,对于自由的活着都是需要的,

但如果你真的知道了道,术可以不需要,

你可以跳过你有高超或高强的“术”——

有某一项与众不同的技术,而快乐的生活。

如果我的孩子一生能有什么受益于我,

我想把这点让他学到。

我让他学到的方式是,

我让他看到——我是一个如何快乐生活的人,

不管我的生活有什么或遇到什么。

我是一个再也没有痛苦的父亲,

一个再也不会遇到问题的长辈。

让我的小孩看到我所看到的真相,

是我乐意给予他的礼物——如果他要的话。

如果他不要,我没有什么可给的。

我从不是一个强给或强夺于别人之物的人,

在他们面前,我是一个超市,

他们可以自由从我这儿选购他们所想要的礼物。

我的智慧就是我没有智慧——

我不知道什么对他人最好,什么对他人最有用;

我以事实为标准,我以他人的要为要,以他人的目标为目标。

我推行无教之教

对年幼的小孩或成年的人,我推行什么教育?

无教之教。我的教育方式就是,我做,你看;

然后你自己教你自己——用你的眼来教你的手或脚。

我奉自然为天师,喜欢事物自由的抛起和落下。

幼年时我们的能量是清澈的、美好的、弥散而没有方向的,

到了成年,我们的能量开始向上走,开始聚集到头脑,

到了中年时刻,那能量全部到达头脑——形成你“坚实”或“坚硬”的自我。

此后,人的能量开始趋向化开、散结、复归到弥散、淡薄和清澈的时刻,

它回落到心。

人类的教育发生在能量往上走的阶段,

能量越往上走,人类越推崇教育和越需要教育,

能量走的越高,人类的教育就会越提前;

教育者的能量到达头脑之极时,教育推行到子宫。

当能量下落,教育开始淡漠,

当能量完全化归于心时,教育被忘却了,教育消失。

教育消失的时刻,是人最幸福、快乐和最智慧、安详的时刻。

在教育的真谛上相遇教育和真相

人们来了解有关教育的事情——尤其是早教的问题。

让我们贴着真相的表皮行走,

不要离真相太远,

而滑入太深的梦里。

当我们滑入梦越深,我们的恐惧就越大,

而挣扎就越甚,教育也就被提的最响。

当我们紧贴着真相的皮面走时,

我们的痛苦和恐惧消失了,而教育被忘却了。

教育被忘却了,人们得到了最大的教育。

那教育就是,我们没有任何问题,

我们不需要教育,我们已经圆满,

我们在快乐的生活——无论有没有教育。

社会越往它偏离真实的一面发展,

社会越需要孔子的教育;

社会越向它真实的一面回归,

大家越理解和热爱老子。

孔子的教育是有为的教育,头脑的教育,

人类越恐惧,偏离道德越远,

呼唤孔子的声音越高;

而社会越柔和,越宁静,越安详,

人们越喜欢在树荫下听老子讲课——

因为老子的教育在把人带往心,

在把人带往无为——而不为的自由世界。

来了解老子和孔子的不同吧,

在教育的真谛上相遇教育和真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