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中走了出来,认识了本体,平日常持觉护念,头脑里的念头能觉得清晰,一般可任其来去,生活常感轻松、喜悦。
只是作为一个世间人,一直希望能把事业做的更好些。对于这个念头,是和它尽情共舞还是放下呢?
一念行者的回应:
如果你非常喜欢一件事,并想把它做好,为什么不呢?
佛教从不教导放下世俗生活,它教导放下执著概念。
如果有一种玩具或平台,能给你带来快乐和自在,
为什么不去投入和享受它呢?
是什么在阻止你呢?
智慧的人认识到,
阻止一个人的或令他痛苦的,
一定不是外在具体的事物,
而是他头脑中围绕那产生的执念。
修行针对的是执念,
而不是具体的事物,
因而,如果你想把事业做好,全力以赴。
说个譬喻故事:
如果世间是一座巨大的公园,
而事业就是那里面的游览车,
如果你想看到这座公园更多、更美好的地方,
想更加自由、更为快速地观看它的一些风景,
为什么不坐上这辆游览车呢?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步行游览它,
但步行游览公园,
并不比坐游览车游览公园更加具有灵性或高尚。
打造并坐上你的事业之车,
看尽、玩够你所爱的世界或公园。
对在家的修行人而言,
事业就是他修行的法座,
就是他打坐时的坐垫——就像你打坐时所坐的坐垫一样。
如果你打坐,为什么要抛弃坐垫而直接坐在地上呢?
如果有一种东西垫在你的屁股下让你坐得更舒服,
为什么不用上它呢?
如果有一种事业垫在你的屁股下,
让你在“世间”这块地上,
坐得更快乐,更舒服,好好地打造你屁股下的坐垫。
让它更暄、更软,让它成为世上对你而言最舒服、最豪华的沙发。
坐上这样的沙发,更容易有法喜禅悦,
更容易入四禅八定,更容易让你的心满足。
生活是一场投入地做事,
然后看看缘起之流会把你带往哪里的观察游戏。
如果你爱你的事业,投入它,
坐上你那心爱的游艇,
让缘起之流带你到那——
你所不知、你所未知、充满新奇和魅力的处所。
这难道不是一场很值得期待的世智游戏吗?
围绕你的事业,投入你的智力,
欢迎参与和观看,
这生命大世界里充满期待、充满变数、神奇而又摄人心魄的影视故事。
也许有人会说,搞一份事业很辛苦;
如果你在做事的过程中体会到苦,
那一定不是事业给你的,
是你的心碰到了什么而生起的,
而那个“什么”——
正是你修行的对象或该下功夫的地方。
从某种程度上说,
对在家人而言,
投入做一份事业,
恰是检查和指出你修行有纰漏的地方,
提供给你修补它的机会。
如果你什么也不做,
这样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
我们应该了解,
事业和修行是不冲突的,
不但不冲突,它们还相互增益。
事业和修行所致的波罗蜜,
就像椰子壳和椰子,
如果你想喝到椰子汁,
必须有一个壳来承托它。
如果领会修行的要领和精髓,
在家人于世俗里做事和出家人于寺庙中修行是相同的,
那是同样的心行。
在家人所做的事业是他的修行,
出家人所做的修行是他的事业。
修行和事业都是只是概念,
拿掉这些概念,
我们都只是在做事。
不是站着就是坐着,
不是做这件事就是做那件事,有什么分别呢?
如果你爱你的事业,
全力以赴的,全神贯注的投入它。
只此全力以赴就是精进,
只此全神贯注就是入定。
事业是道场,
如果你想以在家人的身份谋求自在与解脱,
体会开悟与喜悦,
你的事业为你提供了平台、实验室和培养基。
事业是在家人的神通,
不是有人一直想修出神通吗?
把你的事业做足、做精、做得像一朵花或一件艺术品,
这就是你神通的开花和绽现。
来,做好你的事业,莫轻忽它,轻忽恰显示你的修行没有内功。
切莫花拳绣腿,草草一生。
若真修行儿,做事事成,修行行成。
以一颗不同的心,到哪里都快乐自在,做什么都能成功。
所谓成功,就是某事将你引领到当下,
通过做某事,你体会到喜悦、自在和心满意足。
把你的事业做成,
把你的修行做成,
如果你真发心去做事业或修行,
最后你会发现,两者只是一回事儿。
真修行人,做一件事,两个都能成功。
就像挖金和掘坑,做一种工作,两个同时达成。
祝福你,事业、修行,一石二鸟,一行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