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提问:对于西方宗教提到有关上帝用七天的时间创造这个宇宙的说法是真的吗?您的看法呢?
回答:这是一个被埋得很深的隐喻,你必须有觉悟的经验才能够解读透它。它暗指一个人如何创造他自己的世界的。在你的世界,你就是造物主,你创造了你的一切——心创造了它自己世界里的一切。当你看到了星星,心创造了一个它所看到的星星的相;当你看到了泥土,心创造了它自己所见的泥土的形象;当你看到花朵,心又创造了那花朵的相。当心从它的空无中升起,它首先创造了它自己的“头脑”,然后它去分别、命名和创造它的世界。在心中,心就是上帝——造物主,它创造和决定它世界里的一切。
心创造了头脑并借助头脑创造了它的形象世界,但千万年过去了,心隐退了它自己,它留下了头脑来管理和享用它留下的世界。但因为时间太久了——头脑忘了它曾经创造世界的过程,它把那最初的虚拟和游戏当成了真实:它迷失在那幻象里。头脑是如何拍摄这世界照片的,又是如何编辑和命名它的创作的——头脑完全遗忘了,因为看同一部“电影”看得太久,它完全忘了外部存在的世界——它“进”入了它虚拟之中了,并把它那当作了真实。这就是头脑的状况——目前我们大多数人所正在经历的“生活”——认幻为真的一切。
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被逐出伊甸园的?从我们追逐幻象、遗忘真相开始。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离开了上帝的位置而成为受苦的夏娃和亚当的?从我们遗忘了我们是创物主的身份和忘却了我们是如何创造我们的世界开始的。我常有“开悟”和“成道”的说法,什么是开悟和成道?开悟就是再次认识到我是创物主和再次回想起我是如何创造我的世界的;成道就是再次回到造物主——上帝——我的本来的位置和身份上去。
29-提问:目前世上的“禅修”方法较多,哪一种比较好?哪一种比较正确?哪一种比较适合自己?要依循哪一种呢?
回答:无论哪种修法,凡是指向于“念头”和“觉知”的——都是直接、正确的修行方法;若是完全不提及到这两点的,基本都是瞎子摸索出来的觉悟道路。修哪种修法好呢?当然是走明眼人指出的路,而不是信奉瞎子给出的道。对于行走,路不是重点,重点是到睁开你的眼睛。
上等老师指点给你“睁”眼的方法,中等的老师指给你路,下等的老师给你讲脚的故事。走哪一条路好呢?睁开你的眼吧。当你睁开了你能看到真相的内眼,不用道路、也不用行脚——你已经到达目的地了,你原本就没离开过!你不用修行,保持你的知道而不滑入困惑,无修之修——你已经到达了修行的最高境界了。
上根的弟子遇到下根的老师,修行一年完成了;下根的弟子遇到上根的老师,修行两年完成了;若是上根的弟子遇到上根的老师,修行瞬间完成了。上乘佛法,顿悟法门,无修之修,即发生在上上之间。
30-提问:可否请您告诉我们,有没有较初步及简单的方法,让自己自修及自行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就是怎样让佛法简单化,然后运用在生活?
回答:最简的方法,通常是最上乘的方法,也是最普通的方法。我推荐一念觉法。你仅仅保持觉知,或仅仅质疑你的念头,或者仅仅觉知一念,或即训练觉知又质疑念头,一念觉法四种组合,最终都能把你带往觉悟,都是简之有效的。因为它需要你的觉性——保持觉知,所以你随时随地、在任何事上都可以进行;因为它关注你的念头——和外在世界无关——因而它与外在世界完美的结合,所以它可以在生活的任何处和任何方面进行。一念觉法是最简单的佛法,是最初级也是最高级的佛法,它是一种融入生活的修法,就像把一根针藏入面团一样。一念觉法,新时代的顿教方法。
31-提问:请问您,我们要利益众生前,需要注意什么?或准备什么吗?
回答:要利益众生,首先去除“利益众生”的念头。带着目的去做事,必不会把心的善推至最高。没有“利益众生”的念头去利益众生,就这叫无相布施;一旦有利益众生的念头去利益众生,那就不叫无相布施了。如何做到无相布施?觉悟和圆满你自身。
先度自众,后度人众,度完自己内心的万众念头,再度自己身边的万众之人,然后必然是真度。真度无度,无度之度是最高的度。这就是佛陀所说的,“不是度人,是名度人,实无众生可度”的真实含义。去了解这一点。
若你不能了解这点,你必不能把心的至善发挥到最大。有其善意,无其善力,非实度之度啊。“我们要如何利益众生,注意什么?准备什么?”自度度人,圆满觉悟。
32-提问:那如何才能够破除无明,去了解所有的智慧,也就是如何让自己证悟呢?
回答:觉知能除无明,护念便生智慧,一念觉知,觉知一念,便可证悟。无明除不除?觉知缜不缜?智慧有没有?护念未护念?觉悟没觉悟?了解念觉否?觉知对无明,念头成般若,从念到觉上,一念涉过河。在念是此岸,在觉即彼岸。觉与念上自由过,当下此刻即佛陀。
33-提问:您对时空的看法如何呢?
回答:时空生于头脑,真心没有时空。头脑意味着分别判断,没有分别判断,无时也无空。诸佛没有寿者相,时间不真是实相。法相不著空,上下四维因幻生。“您对时空的看法如何呢?”——那是从真心之上起了个故事,从无中建立的有。时间和空间感是头脑建立它幻象的基础,粉碎它时空的幻象,诸幻象粉碎。
34-提问:对了,刚刚向您提问到有关于新时代及各种宗教所称呼的神、赛斯、天界、真主等彼此只是名相不同,且来自于不同的空间与层次的精神体,那他们也会有轮回吗?
回答:不管你是神、赛斯,不管你在天界还是天堂,不管你取名叫真主或上帝,只要你还认同并执着一个“我”存在,那就有生灭。有生灭就有轮回。什么时候你走出轮回了呢?你不再认同你是一个“我”——一个身体或一个个体,你即走出了轮回。认同你是一个谁或一个什么身份,那说明你还在“念头”上。是念就有生灭,因此你不可能不在轮回辗转里。出离诸念,安住觉知,那是行者修行的目标。
整个修行的过程,就是认识到你是那不生不灭的、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没有名字、没有形体的“那”的过程。“那”佛陀为它取名叫佛、叫空,老子为它取名叫道。修行就是自然走出轮回,回到那道、空或佛的过程。走向那最终极的,不要在中途停留。经过,再经过,超越,再超越,直到来到那没有概念、没有限制、没有轮回的永恒之处。不要被一个“灵”、“神”、“赛斯”抓住你,不要滞留在天界、欲界,回到那比最好的有还好的无中。
35-提问:针对爱,你会如何解释呢?
回答:爱是我们的本性——当没有妨碍我们爱的信念存在时,我们会爱。在开心的时候,我们总希望自己爱点什么;唯有当我们陷入假象,我们才忘记爱而去仇恨。修行的过程就是清除阻挡我们爱的那些信念,拭去那些遮着我们本性光芒的信仰故事。为什么我们要去爱呢?因为不爱的时候我们痛苦。爱是心性自然的流淌和涌动,是水自然地爬行着经过树根、稻田、花朵——给予它们并滋养它们的过程。爱走过的地方留下的是喜悦,为了心它自己的快乐——我们需要爱、爱、爱。清除心的道路上——妨碍你爱的信念和故事吧,让自己化成爱本身——回到心的本来样子中来!
36-提问:请问您,知道自己的前世今生对自己有帮助吗?有何方法可以知道自己的前世今生?
回答:若知道自己的前世今生只是个故事,对自己的帮助更大。不相信昨日之梦是真的,比相信昨日之梦是真的,更能让人快乐得生活在今天。有何方法可以知道自己的前世?我不需要知道我的前世。我不但不需要知道我的前世是否是真的,就连我的今生我也不需要知道。不知道比知道更仁慈。
你执于一个消失了的过去吗?——那为什么还去关注前世前生呢!你认为过去了的还是真实存在吗?——若不是真实存在你为什么还要相信那虚假的呢?头脑太喜欢它自己的故事了,它连它几百年前发生的事都试图找回来,即使那实质上并不是真的。活在故事里让你困苦重重,你能不出离你的故事呢?
佛陀是教导出离故事的——识破故事是假的,而不是制造故事。所以在佛陀的正统经典没有关于前世今生的论述。为什么还要有人试图去找寻前世今生存在的证据呢?!你有没有一个真实的前世?就连今生也并不是真实实有的,何况前世?
在我的讲述中,也常常说到“前世、今生、来世”之类的称谓,但它是什么意思呢?佛陀所谓的前世今生来世和你认为的有所不同。何谓前生?前念之时谓前世;何谓今生?当念之时谓今生;何谓来生?后念之时谓来生。佛陀常说“无数劫以来”、“无数亿亿生前”是指——念头频生频灭,一念一生灭,一念一前世,一念一来生,念生念又灭,忽闪忽闪如瞬目,故“有无数劫”和“无数亿亿生”的说法。
佛陀视一念生灭为一世,一念前是前世,一念后是来生,故他也有前世今生的说法,但和当下人们所理解的前世今生含义不同。世人错解佛义,妄生故事,自迷迷人,蔽人慧性,延人成佛,可见错误的知见是成佛的大敌啊。世人觉悟,当下从诸迷中出离,瞬间自见佛身,自悟佛性。
一念一生世,二念见前生。生命实一念,多见即妄现。有念频生灭,念念造梦境。前念和后念,无一有实景。念念迁流过,虚景过觉性。说有非实有,本来一场空。今世不真有,何况那前生?